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观天下!海外豫籍作家的现实主义转向

2023-06-30 00:46:05 来源:河南日报

□宋硕夫

河南一域,人杰地灵。仅就河南省内来说,目前已形成了以田中禾、李佩甫、邵丽、乔叶、南飞雁等为代表的老中青衔接紧密、结构完整的作家梯队。再宏观一些,百花齐放的中国当代文坛上,同样活跃着河南作家的身影。周大新、刘震云、李洱、柳建伟、梁鸿、周瑄璞等豫籍作家纷纷走出河南,正在广阔天地中大展宏图、开疆拓土。如果放眼海外,亦有如方丽娜、张惠雯等豫籍作家远赴异国,凭借着丰沛的创作活力和独特的异域视角,成长为海外华文文学的生力军。

方丽娜1966年生于河南商丘,现居奥地利维也纳,为欧洲华文文学会副会长。方丽娜初登文坛时以散文创作为主,第一本散文集《远方有诗意》主要记录作家个人在海外的生活日常或旅行经历,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字里行间带有一抹暖色。例如《先生的河南话》一篇,讲述奥地利丈夫学习中文过程中发生的趣闻轶事,辅以河南方言,读来清新诙谐。大约2010年之后,小说逐渐成为方丽娜的写作重心。其中有些小说改写自早先创作的散文,如《花粉》《陌生的情人》等,有的取材于作家对欧洲华人女性群体的观察和理解,如《迈克尔的女生》《处女的冬季》等。于是,这些题材相近的小说总体上也表现出若干相似的艺术特征:几乎都以跨国婚恋为主题,直面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大都以人物为中心,并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推进故事的发展;大量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较细致地描绘出人物心理活动轨迹,呈现华人女性生存或情感体验等。


【资料图】

张惠雯与因偶然获奖走上职业写作道路的方丽娜不同。1978年生于河南,现居美国波士顿的张惠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时期就已开始广泛接触世界文学经典,初登文坛的张惠雯有意识地进行各种写作练习,接连创作了寓言小说《徭役场》、乡土小说《如火的八月》《垂老别》、心理小说《蓝色时代》《我希望我是美丽的》等作品。她曾两度获新加坡国家金笔奖中文小说组首奖,她在2013年获首届人民文学新人奖。

随着不断的创作,张惠雯逐渐确立了追求艺术审美的文学理念和创作目标。这一点清晰地反映在早期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一瞬的光线、色彩和阴影》的题名上。

由于张惠雯通过留学途径移民海外的经历,整体上相对平稳,其小说罕见贫困与匮乏带来的挫折或苦难书写,较多关注两性情感层面。她不十分注重小说的社会学意义,而是着力在美学层面的艺术性与可读性上;她不刻意编排故事情节,而是引导读者从人物心理活动中体会普遍的人性或情感……

方丽娜和张惠雯在创作之初的书写偏好,主要集中在女性、婚恋、家庭、唯美以及私人经验等感官和精神层面上。这些作品在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主题较为雷同、叙事略显单一等不足。消解了文本的深层含意和多元面向的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家创作视野的封闭性。

有意思的是,方、张二人晚近发表的一批小说,不约而同“回头望”,纷纷描写起故乡的人和事。方丽娜的《姐姐的婚事》《斯特拉斯堡之恋》等小说频频出现的“宋城”就以商丘为原型,《夜蝴蝶》等点明故事主体发生在河南小镇。张惠雯更是在“县城美人”系列小说中,直接将自己生活了17年的老家县城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景。这些小说在题材、思想与艺术等方面呈现出向现实主义靠拢的新变化:超越早先以私人化经验为主的书写,刻意营造叙述者与故事人物之间的距离感,呈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逐渐淡化女性性别意识,集中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更多展现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人道主义关怀;突破早期浪漫、唯美的感官叙事,尝试理性、客观的启蒙叙事等。

众所周知,河南文学有着现实主义的创作主流。且不论“杜诗韩笔”的写实传统,单就当代文坛来说,绝大部分豫籍作家的代表作都是现实主义风格。从这个角度来说,经过这次创作风格的转向,方丽娜和张惠雯终于归入了豫籍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主流。

事实上,方、张二人的创作转向并非孤立现象。不少豫籍女性作家的创作历程中都曾出现类似的艺术风格转向。邵丽在创作出《挂职笔记》《刘万福案件》等直面中国基层社会现实的作品之前,也曾发表过若干女性意识鲜明的作品。乔叶曾是“青春美文作家”,后创作出《盖楼记》《拆楼记》等“非虚构”文学作品。周瑄璞大概从《多湾》之后,视野越发开阔,历史感与现实感陡然增强。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不少豫籍女性作家迈入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殿堂。

是什么促成了这种宏观层面的创作转向?这显然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长久以来,“农业大省”始终是河南的一张名片。儒家文化在河南地区长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作家们,或多或少地受到儒家文化中“士不可以不弘毅”“达则兼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等思想影响,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某种大同小异的责任感或使命感。写作之初,书写个人经验几乎是每一位作家都会经历的阶段。但随着生活阅历的日渐丰富,作家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现象的认知或判断就会愈加透彻明晰,内心的使命感或责任感也会越发强烈。一种“不吐不快”的创作冲动油然而生。从中原文化传统中诞生的河南文学主流,则顺理成章地将这种创作冲动导向现实主义。

当然,每位作家的具体创作历程都是独特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深入方丽娜、张惠雯等海外豫籍作家转向现实主义风格的表象,发现内在于现实主义文学的蓬勃生命力。或许,我们也可以说,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代表的严肃文学,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