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西路街道救助所工作人员在“福民救助管家”系统,获取中凯居民区一名居民的求助申请——71岁的高龄王老伯,身患多种慢性病,先后在中山医院和市中医医院治疗,治疗费用巨大,无法承担,且子女目前在国外,只有一个哥哥在医院照顾……得知情况后,街道第一时间帮助其申请医疗救助、减轻经济压力。
而这次救助需求的及时发现,得益于南京西路街道推出的“福民救助管家”。
如今,南京西路街道智能化工具的应用为社会救助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为困境家庭编织了一道科学智能、安全高效的社会保障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新救助服务理念,实现“政策找人”
“福民救助管家”旨在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救助执行力度,在原有困难群众电子档案基础上建成,从家庭、生活、健康、住房、就业几个维度考虑,以社会救助对象为主体,辐射未纳入救助体系的边缘困难群体,并将标签积分化,形成南西辖区内困难群众的“大帮扶”概念。
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进一步关注辖区“沉默型”困难群众,强化主动发现、主动服务,实现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将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列为救助所和居民区重要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智能发现困难群众民生特征,主动发现、精准识别救助潜在救助对象。
精准实施救助服务,定制个性化方案
“福民救助管家”针对标签的筛选可精准缩小困难群众范围,对救助政策未覆盖人群,由救助顾问填报纸质档案,并在线进行存档,提高救助精准度,实现救助多元化、智能化。同时,南京西路街道深化推进社区“救助顾问”制度与个人政务服务延伸至居民区工作相结合,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各居委设立救助顾问,分别由受理中心工作人员、居委民政干部、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和楼组长兼任,发挥受理中心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居民区干部群众工作优势,及时发现潜在困难群众,并为其量身定制救助方案。
就如中凯居民区的王老伯,街道救助所和居民区通过“福民救助管家”发现并了解情况后,考虑为这位居民申请医疗救助,减轻其经济压力。但因其本人目前在住院部治疗,病情严重,无法前往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相关业务申请,故由街道救助所工作人员和居民区救助顾问提供上门服务。通过前期电话沟通了解基本情况,相关申请材料准备齐全,由救助顾问前往医院上门收取发票和病史材料等,并向其宣传救助相关政策,老人家属向街道表达了感谢。
拓宽救助服务边界,开展动态跟踪管理
“福民救助管家”将重点关注脱贫人员以及政策边缘人员,对于新发现困难人群及政策退出人群通过记录形成派单,派至户籍所在地救助顾问,进行六个月为一个周期的系统性跟踪帮扶。以居委、救助所、社会组织三方面按期对关注的困难家庭进行跟踪填报,期末形成总结,并对帮扶的有效性和是否继续帮扶进行判定。
某天,街道社会救助所接到“福民救助管家”的一个求助。当时,居民陶女士一度选择以轻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救助所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立即电话联系了当事人,由救助顾问耐心安抚情绪,后详细了解其困难。当事人也自愿前来救助所寻求政府的帮助。
经过和救助顾问交谈后,陶女士愿意接受救助并打开心扉说到:“女儿长时间患有抑郁症和狂躁症,需要定期去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并按时服药,本人还患有糖尿病。一家人既有日常生活和租房的支出,又有医疗费支出以及银行催款的巨大压力……”
经核实,该家庭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廉租房政策,街道协助其快速办理,并纳入跟踪帮扶名单。街道在考虑到其女儿由于家庭原因患有精神疾病、吃药维持的同时,联系静安区“桥计划”项目,由专业心理社工介入,帮助女儿融入社会。现在母女俩精神情况较为稳定,但居委、救助所、社会组织仍在定期评估、跟踪帮扶,努力让这个家庭恢复往日的和谐。
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和困难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南京西路街道将继续优化“福民救助管家”,对接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建立和管理数据标签,及时分析研判,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支撑作用,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擦亮民生服务温情底色。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