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新能源发电装机大幅增长,电力电子设备高比例接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混联运行,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功能形态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因此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国家能源局4月24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提出二十七条指导意见,以此助力夯实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基础,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全过程稳定管理以及构建稳定技术支撑体系。
(资料图)
打造稳定的新型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要做好这些事
“新型电力系统的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稳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陈皓勇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转型,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功能形态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低惯量、低阻尼、弱电压支撑等问题凸显,电力供需失衡引发频率、电压等稳定问题的风险增加,故障形态及连锁反应路径更加复杂。对此,《征求意见稿》已经阐明,稳定工作是电力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稳定工作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要求。
根据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征求意见稿》针对源、网、荷、储均罗列了当前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在完善合理的电源结构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统筹各类电源规模和布局。新建煤电机组全部实现灵活性制造,新建水电机组应具备调相功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适度布局调峰气电。大力提升新能源主动支撑能力。
在构建坚强柔性电网平台方面,《征求意见稿》给出的措施包括积极推动柔性直流技术应用,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推动建设分布式智能电网,统一开展稳定管理,实现与大电网的兼容互补和友好互动等。
针对深挖电力负荷侧灵活性,《征求意见稿》明确要加快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强化负荷分级分类管理和保障,实现负荷精准控制和用户精细化用能管理。强化负荷控制执行刚性。
对于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储能环节,《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科学安排储能建设,具体包括按需建设储能、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统综合效率。
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
将成电力市场建设重要目标
在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全过程稳定管理方面,《征求意见稿》从加强电力系统规划、工程前期设计、电力装备管理、电力建设管理、电力设备运维保障、调度运行管理、电力市场管理、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等九方面明确具体细则。
就加强调度运行方面,《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一、二次能源综合管理体系,加强电力电量全网统一平衡协调。提升新能源预测水平,加强调度与市场衔接配合。研究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作为整体优化单元参与电力系统调节和市场交易。建立完善灵活调节性资源调度机制,定期优化有序用电方案、序位表和措施,确保符合最新电力供需形势。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新增了电力市场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提出将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作为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强化交易合同履约,完善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机制,加快建设更能体现灵活调节能力的现货市场。
加快重大电工装备研制
售电侧、用户将受益
稳定的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稳定的技术支撑体系。对此,《征求意见稿》也从七个方面给出了细化的方案。其中,提到要加快重大电工装备研制。即研发大容量断路器、大功率高性能电力电子器件、新能源主动支撑、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等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的电工装备。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向高安全、高效率、主动支撑方向发展。提高电力工控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和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水平,强化电力产业链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还要构建稳定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现有稳定技术标准体系作用。
一位某电力央企下属售电企业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在为间歇性、波动性的新能源上网进行保障。新能源能够实现大范围的稳定上网又是电力市场跨省跨区交易的前提。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优质新能源进入市场交易、丰富交易品种、活跃交易市场,对售电侧改革是有积极作用的,对电力集团也是利好消息。”
“更多的新能源进入市场可以交易,用户选择电力产品的范围也更多,购买绿电的溢价也会降低。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就能购买到足量绿电,满足自身需求。”一家高耗能企业运营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对于绿色能源需求强烈,市场能够提供的绿色能源额度较少,市场交易价格甚至高于火电。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