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B站“停更潮”考验平台内容生成模式
近日,B站多名UP主公告停更;至4月2日,“停更事件”更是登上微博热搜,媒体惊呼“停更潮”已来。而与媒体所称“停更潮”不同的是,不少UP主表示停更仅是个人原因,与经济情况和平台运行无关;不过亦有UP主表示,经营团队亏损严重。
对于收益减少,一些UP主将其与B站对创作激励计划调整相联系:此前激励标准重视视频质量,而2021年5月之后则提高了商业合作的权重。
说白了,B站也需要生存。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总得有人为内容付出:不是创作者“用爱发电”,就是用户付费、广告付费,抑或是投资者付费。其实,关于这方面,有三个问题需要不断提出,那就是:人们是否愿意为“点滴娱乐”买单?对于多数自媒体内容生产者而言,创新会不会成为生活的累赘?对于平台而言,他们是否能提供不竭的经济激励?每个人都需要激励,如何平衡地激励各方,考验着平台管理者的智慧。人们似乎永远处于“做强”“做精”和“做大”的博弈之中,在平台媒介时代更是如此。
与此同时,一个关于创新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冲突大戏开幕了,只不过这次体现在B站之上。具体而言,在创新、记录和社交之间,平台如何激励自媒体运营者?在文字表达成本低廉和视频表达相对复杂的情形下,未来内容生产趋势会是如何?其实,创新是一种瞬间生活状态,人不可能长期生活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之中,平台也好,用户也罢,自媒体劳工也罢,莫不如此。平台可以靠机制淘汰不创新者,媒介机构也可以通过人员流动来保持创新力,然而一般自媒体人呢?他们用什么保持不竭的创新源泉?同时,当前的社会生存模式是否适应媒介平台对创新的渴求?在平台竞争上,“记录生活”和“创新表达”不仅考验着平台的品位,更考验着其持久生存能力。
(胡沈明,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