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豆福池胡同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路过的人往往以为是旅游景点,其实是医院——北京鼓楼中医院(以下简称“鼓楼中医院”)。
鼓楼中医院成立70年来,一直默默守护着附近居民的健康。
(资料图片)
医院最醒目的招牌是“京城名医光”,这里聚集了一批名老中医,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患者。院内的草药疗愈园、名医雕像、古今坛坛罐罐等中医文化展示,吸引了大批中医爱好者前来参观。
北京鼓楼中医医院院长耿家伟。图/罗燕
让病人少跑路。
感觉身体不适应该去哪个科室?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有时候,光看一个部门是不够的。你必须经过几个部门。
“几个科室手里开一堆药。这种药怎么吃?会不会和医学互斥?”鼓楼中医院院长耿家伟经常为这些患者担忧。有的老人同时患有七八种慢性病,看病太难了。
“我现在没有吃东西。光是吃药我就饱了。”老人们经常向耿家伟抱怨。这些患者可以在一个科室看多种疾病吗?鼓楼中医院尝试了多学科门诊。
比如一个糖尿病足患者,可能会去看皮肤科医生,但是皮肤科医生不能调节血糖。他要去内分泌科,营养科等科室。在鼓楼中医院,他只需要去一个联合门诊,那里有很多皮肤科、内分泌科、外科、针灸等方面的医生。一起治疗他。
“当患者来到这里时,他可以获得针对这种疾病的整体用药计划。这是一个专家团队给他的治疗方案。”耿家伟说,“我们希望病人少跑路,医生多跑路。”
老年病科也是这样一个多学科的门诊,不同领域的医生共同合作,为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服务。
医院还有一个专门的科室,预防治疗科,医生各有专长。当病人感到不舒服但又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的时候,这个科室是最好的选择。
就算没病也要治疗?鼓楼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乔慧秀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其实“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病后防”、“病后防”。即当人感到身体不适时,要及时调理,预防一些疾病。如果已经患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难以治愈的疾病,需要终身服药,就要预防并发症。对于一些大病手术后的患者,最重要的是通过调理让他们尽快康复,防止复发。
《民生周刊》记者在预防医学门诊门口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她总是感到口渴,但她的健康没有问题。她去看医生,开了一些药。“我现在感觉好多了,胃口也更好了。”老人告诉记者,她就住在这附近,老伴开着三轮车送的。“看病很方便。”
鼓楼中医院开设“益光,京师”,帮助人们照看好医生。图/罗燕
派个医生来。
“老腿先老。”很多老人腿脚不方便,甚至长期卧床。一旦他们生病,很难去医院。
2015年起,鼓楼中医院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组建“医养结合服务队”,走进百姓家中和养老机构,为老年人、失能者、失智者提供医疗服务。
据耿家伟介绍,目前,医院成立了8个医疗队,每个医疗队都配备了预防医学、内科、骨科、推拿科的医生,以及一名护士和一名药剂师。根据老人的需求,还成立了外科、皮肤科、妇科、心理咨询团队。
“都准备好了,这样到了现场,才能真正为老百姓解决困难,减轻一点痛苦。”韦嘉说。有些老年人有腰腿痛、肩痛、头痛等问题。医生会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刮痧板,并告诉他们相应的穴位。有时候怕老人们记不住,甚至用笔在自己的穴位上做标记。
在被送往医院的过程中,耿家轩感受到了民众对中医的巨大需求。他们特别欢迎上门的中医。看完之后,他们舍不得离开医生。很多人会留下医生的联系方式,一有不舒服就给医生打电话。
医生的主动出诊,提高了很多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一个退休的老教师,以前天天在公园散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他身体很好,但是后来他不小心摔倒导致骨折。在家休息了几个月,他的骨头好了,但是腰直不起来,腿也动不了。他不愿意再下楼,身体越来越差。在耿家伟带团队到他家后,几个医生对他的腰和腿进行了一些按摩和放松的手法。经过这次治疗,老教师觉得效果挺好,还给社区,希望医生能再去一次。于是医院每周派一个按摩师给老人治疗一次,同时带了一些外用的中草药包来使用。过了一个多月,老教师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可以下楼散步了。
“老年人特别害怕摔跤。摔跤后长期卧床,肌肉慢慢萎缩,行走困难。就像那个老老师,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最后很可能走不动了。”乔慧秀说。
耿家伟希望所有的医生都能成为“通才”,融合“医针药”,为百姓解决更多的问题。“除了诊脉和开药方,中医还应该了解中医,了解其药性。比如盲目用中药,你选哪一段?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成长了多少年?这些都影响疗效。”
鼓楼中医院提倡医生在预防医学、针灸推拿学方面学习,掌握针灸推拿等技术。耿家伟经常对医院的医生说:“当你在人民身边时,他们不会在乎你是内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他们的需求是全面的。”
除了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鼓楼中医院还与部分养老机构签订医养服务协议,为养老机构老人开通绿色通道。老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住进病房,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平时医护人员也会到养老机构为老人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房。在一些大型养老机构,医院还设立了医疗站,每天派一名医生值班,让那里的老人放心。
传播中医文化
在“京师一广”的大厅里,有一组“讲大医”的名医雕像,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这也是鼓楼中医院“中医文化之旅”的开始。
鼓楼中医医院也是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专门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展区。比如《古今拔罐》,汇集了古今各种拔罐器具,有玻璃的,有瓷器的,有竹子的,摆放成编钟的形状。
在鼓楼中医院的顶楼,有一个草药疗愈园,里面种植着多种中草药。它不仅是医院的后花园,也是现场教授中草药的地方。很多人一上来就特别兴奋。"最后,他们看到了新鲜的中草药."
医院还开发了一些与中医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带按摩功能的手机壳,带刮痧功能的梳子……”其实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中医保健。比如双手搓笔,有保健功能。”韦嘉说。
她希望中医的一些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能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医院经常组织线上和线下的中医讲座,告诉人们一些防病养生的方法,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医院经常组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开展义诊,宣传中医药文化。北京五中的一名学生参加了鼓楼中医院的活动。之后,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己做药理研究。先是自己种丹参,然后去图书馆查阅了很多关于丹参的资料,做了一个提取丹参的实验,并做了记录。最后,他发表了一篇关于丹参的文章。
乔慧秀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很多学生在学校听完中医课回家后,都会教给父母一些养生方法。他们明白“生活规律,饮食适度”的原则后,会主动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贪吃甜食等。有的孩子还根据体质鉴定喝保健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医。”在传播中医的道路上,耿家轩感触颇深。“我们就是想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他们,让他们知道中医到底是怎么回事。体验中医其实很容易,学习中医知识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民生周刊》记者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