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少年包青天》有很多bug、抄袭和侦查手法,一直为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编剧们在角色塑造上花了不少心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剧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立体的,庞就是其中的典型。
胖的性格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她比楚楚还吵。
太吵了,以前看的时候观众总想快进进度条。即使是今天,当我用以前的印象重写的时候,有些人还是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弹幕上“叽叽喳喳,逼问,惹事,金星,闹得沸沸扬扬……”出现了。
但是庞闫飞真的那么坏吗?
不,恰恰相反,她的角色其实越来越可爱了。
01.亲密的时候你就像个小棉袄。
毫无疑问,庞是个刁蛮的小姐,但这与她的体贴并不冲突。
她是私生女,生母早逝。她的两个姐姐与她有一定的年龄差距,哥哥们都不在身边,父亲(庞太师)忙于国事,初母掌管家庭。
即使她总是谈笑风生,但心理上的痛苦和家人的缺失对她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很深。
我印象最深的是庞关于展昭的言论,完全颠覆了小溪在“五鼠闹国”那一段对她的整体印象。
一开始她表现得很无情,像是无法理解展昭去世的痛苦。
我甚至跟公孙策说:“主公之死有何不妥?我又不是没死过。上个月我也死了一个小时候教我写字的老师,还有一个教我弹钢琴的老师。她好像是去年去世的……”
字里行间,他们对这种情感是无知和冷漠的。
展昭是一个“从头到尾”忏悔的大师,就像那种脱胎换骨的父母。
至于庞,至少有200个老师,而教她读书写字的老师只有四五十个。那些人大多只教了她三四天就走了。
她固执任性,却不自知,或者说她不自知,却不在乎。
对她来说,师父只是一个过客,相识三四天,不足以让她伤心春秋。
真正让她难过的是关于生母的部分。
她生母去世那年,她5岁,母亲24岁。她一滴眼泪都没掉,以为妈妈只是睡着了,长大了,渐渐明白再想哭就哭不出来了,连对妈妈的印象都模糊了。
于是,她一开口就羡慕展昭的“十岁了还哭”。
甚至,她说“能哭是一种福气。”
“我们要让离开我们的亲人幸福,我们也要幸福地生活。”
说完,她独自溜达开了,坐在凉亭里发呆。自从她出现后,很少有过这么安静发呆的场景。那一刻,她在想什么?
你是在想她去世早,自己都记不住的妈妈吗?
一个人撕开自己的伤疤,安慰别人,需要多大的勇气?
这一刻,小溪对她来说完全变了。她桀骜不驯,但该甜的时候,就是妥妥的小棉袄不是吗?
02.当他的大脑很大时,他是一个聪明的侦探。
小Xi在其他散文中提到,楚楚最重要的存在不是和包拯CP,而是作为一个“案尖”。
连弹幕都幽默调侃:“楚楚,全剧最有力的线索”。
当家庭发生明显变化时,她摆脱了刁蛮和跳跃,变得有觉悟,变得温柔,像包拯的释花。她身体的这种“提示功能”逐渐被庞所取代。
但她的小技巧和楚楚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一些无心的话会解决我的疑惑”。
而庞的则来自于对案件的类比,对案件本身的怀疑,脑洞被打开来提示。
在隐居山庄时,庞自诩是京城一位著名铁扇的养女,是的“龙”。
在后来的案件中,她确实发挥了“SJMS”的能力,为包拯消除了许多疑虑。
比如楚楚三叔被杀,其他人都在慢慢研究。这时,庞直接得出了一个有理有据的结论:杀他三叔的人只能是他们村的人。
这是基于他叔叔的尸体是在后山发现的。
为了猎杀“猿人”,他们在后山设置了几十个陷阱。不管三叔是在后山被杀,还是被杀后转移到后山,杀手们都非常熟悉后山的地形和陷阱的位置,否则很容易摸到陷阱,惊动山下的人。
接着,李四否定了庞关于村民武力值不如老三的结论,进一步的讨论引出了“木乃伊杀”的提示。
包拯带着人一步步往下走,想从李四身上找出那些木乃伊20年前的“故事”。在这一点上,庞闫飞提到,这只是他们每个人都有对方的东西。
清澈、透明、邪恶的人性,在她嘴里脱口而出。
然后,不经意间,我脑洞大开:“这是典型的借尸还魂。那一天,北京神秘的杀门案,杭州西湖三尸命案,都用了这种方法。”
这时大家都没在意,展昭却好奇地问:“复活是什么意思?”
“重生,就是故意利用当年的悲剧,然后转移其他人的目光做出复仇的假象,从而隐藏自己的动机和身份。事实上,凶手杀人的原因可能与这些木乃伊无关。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嫌疑……”
她逐一分析每一个被怀疑的人。单单这一段就很有意思。她仿佛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拿着剧本俯视着人群,而她身后的真凶卓云,大概也是手心冒汗。
毕竟,关于庞的真相。
她的这些推论,豁达,叽叽喳喳,看似令人讨厌,其实每一点都在点子上,被包拯直接排除,澄清了很多混乱的想法。
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她的出现,对于包拯来说,更像是一个伴侣。公孙策不在身边、不在线的时候,起到了排挤和补充包拯的作用,这是楚楚从红豆博客开始就做不到的。
这小聪明就像个小侦探。
03.交朋友的时候,她是个小侠女。
该剧领衔主演有包拯、公孙策、凌楚楚、展昭、庞等。
年纪尚轻的展昭对此只字不提。小西之前已经对包拯、公孙策、凌楚楚三个角色里的人做了分析比较。
包拯为人正直,但一根筋;公孙策圆滑世故,却傲慢自大;凌楚楚是善良的,但是共同精神太强,诋毁包拯和宝姨的那点完全没洗。
只有庞对的性格塑造,其实是最真实的。
对于自己的人,她会不遗余力的把对方红豆博客纳入自己的保护圈,把他们的伤害降到最低。
庞把带回北京后,包拯匆匆赶到他们身后。当他们住在酒店时,他们发现一个神秘的朋友甚至为他们安排了住宿。
这是对他们的体贴,也是他们作为房东的情谊。
她知道包拯很聪明,但为了万无一失,保证他能在高中当官,她显然可以向庞太师,甚至宋仁宗,要一份工作。
但她知道她尊重包拯,用包拯的方式为他而战。这样,她推荐他去宋仁宗处理这个案子。即使科举失败,他去朝廷做官也是天经地义的。
后来时间太紧,她担心包拯破案不了,给他找了个好退路,甚至偷了庞太师的通关令牌。
公孙策中毒昏迷,为救公孙策被误打。
当时,包拯等人拼命请求庞照顾他。她开了一个姓府,可以不剪了,也可以找个丫鬟代替。
但她没有。相反,她日夜照顾自己,以至于公孙策的梦里充满了仙女(庞)的温柔和温暖。
包拯试图追寻真相,最后崔明冲自杀,庞西燕自杀,甚至庞太师多次杀害包拯,对包拯怀恨在心,但庞闫飞没有。
并不可悲,但她知道包拯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她姐夫杀人,姐姐自杀,都和包拯关系不大。她不会无理报复,总是一视同仁。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就连和她针锋相对,天天打架的“老色鬼”公孙策也被纳入了自己的圈子。
在“幻”的部分,她对着捕手刘发誓:“我告诉你,如果公孙策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那种罕见的严肃和紧张让她看起来与众不同。
作为朋友,听到这些,你会感到幸福和幸运。毕竟谁不想被另一个人珍惜和保护呢?
结局
可以说,庞这个角色除了有些大小姐的脾气、刁蛮任性之外,她集了许多人的优点和可爱之处。
我猜,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在作家的观念里,她一定是一个特别爱看北京“某某二三事”小说的女孩。
所以她对这些案件的悬疑推理,对人心的理解,才能如此细致透明。
因为父亲的呵护,姐姐的保护,两个姐夫的纵容,她的性格是那么的直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
可以说,她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但她被赋予了独特的优势,仿佛她具备了作家们的所有喜好。
我们重写这部剧的时候,客观来说,庞的三观是积极向上的,性格也还不错,思想上也比较成熟乐观。这样的女生怎么会不讨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