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塔寺(白塔寺成了网红?)
(资料图片)
不久前,因为修缮而关闭近两年的白塔寺重新开放。接着,报道了白塔寺着火,周围的胡同成了新网络名人打卡的地方。连附近的咖啡馆都不好找,很多朋友都跑来跑去。
看到这个消息,景范儿心里暗喜,因为我已经默默爱了很久了。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风景,还是周边的吃喝玩乐,这个地方都有火起来的潜力。哦,不对,白塔寺早就火了,100多年前。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所知道的关于白塔寺的一切,包括这些年拍摄和收集的照片。说说白塔寺的前世吧,还有附近的好去处。
白塔寺最早的照片拍摄于1860年。
首先,白塔寺的真名叫妙应寺,白塔寺在民间俗称,因为寺内的这座白塔太有名了,是北京现存唯一的元代建筑。事实上,北京元朝时期的历史文物非常少,这么漂亮的大型白塔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白塔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爱安寺,建于辽代寿昌。晋末元初,寺庙毁于战乱,仅存一座释迦牟尼佛塔。为了保存遗迹,祈福新落成的都城,忽必烈决定在原址上新建一座塔,也就是今天的妙应寺白塔,由尼泊尔工匠夏嫣主持。建成后,这座白塔是元代最高的建筑。
后来寺庙被烧毁,白塔幸存。明代,该寺在宝塔前重建,改名妙应寺。其规模不到元朝的八分之一。到了清代,妙应寺变成了喇嘛庙。清末,白塔寺开始举办庙会,通过招商收租补贴民生。后与护国寺、龙符寺、土地寺、华师庙会并称民国北京“五大庙会”。这个时候,白塔寺在北京很受欢迎。
白塔庙会到底有多火?1926年《世界日报》这样描述民国时期白塔寺的景象:“久居北京的人都不知道白塔寺。白塔寺内部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杂耍场,其中万福堂舞剧和侯武德的乐亭大鼓最受欢迎。二是商品的推送,卖的商品种类齐全,应有尽有,价格比店家能稍微便宜一点,不掌,就上当了。这是三喇嘛茶馆。茶馆有四五家,每家外面都有六块水和茶叶。”
据老人们回忆,白塔庙会每月举行六天,热闹非凡。聚集了各种娱乐表演的中院,是庙会最热闹的地方。那些唱大鼓的,拉外国片的,说红豆博客的,玩大刀的都在一边。唱小戏的,围着布,在图书馆红豆博客前玩。门口收钱的人一边收钱一边喊,“五分钱看两部戏”“三个妈妈教你的孩子”“空城市计划”“在这里,老百姓花几毛钱就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
其他跨场空场,有杂耍的,有凉亭的,有猴子鸟的,有租漫画书的。这些行业中的一些现在已经绝迹了,但在那个时候却是孩子们的最爱。
老北京人去庙会,突出的就是“逛”字,玩的是一种心情。白塔庙会上有日用品、布鞋帽、绳麻五金、古代文玩,几乎囊括了普通百姓的所有生活用品。另外还有零食零食,便宜,但是质量一点都不含糊。它们味道正,干净,花一点钱就能吃饱,还挺香的。
王庙前的空场是山货、瓷器、秸秆、木制品的专属区。像普通人用的搓板、案板、菜墩、笼屉,在这里都可以选择。国王庙西侧是布匹、鞋帽、化妆品、香料的摊位。可以说品种很多,很多商品现在都看不见了。
就化妆品而言,除了雪花膏、凡士林、梳子油等主食外,还有一种护发油叫“喷发油”。还有摊位上用来擦手擦脸的“蜂脂”。人们买回“蜂脂”,用开水煮熟,再配少量植物油使用。因为蜂脂便宜易加工,是老北京穷人常用的护肤品。
庙会最吸引孩子的是“小电影”。这种电影以太阳为光源,用手摇电影机放映电影。屏幕放在密封的布帐篷里,看电影的人可以通过布帐篷里的小窗户观看米老鼠等小片段。
白塔庙会是一个大型娱乐场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可以说是集购物、娱乐、美食、休闲于一体。与龙符寺和护国寺出售的古董玉器不同,白塔寺更受欢迎,这也是普通人最受欢迎的地方。
60年代初,白塔庙会逐渐消失,是老北京最后一个消亡的庙会。虽然不再举行庙会,但白塔寺周围的街区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市场风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宫门口附近的各种批发市场,老官花园的花鸟鱼虫市场,一度非常火爆。
其实,白塔寺的魅力不仅仅是一座白塔。我喜欢逛周围的胡同,有强烈的时间痕迹。比如白塔寺东胡同,作为北京最美的胡同,在我心中是第一位的!
我太喜欢这条小巷了。西边是一堵短短的红墙,东边是一间低矮的灰色房间。红墙里巨大的白塔俯视着你,压力就来了,你周围的一切都变小了。乍一看,是流年的最好例证。每次路过这里都会忍不住拍一张,慢慢攒了不少。
俯瞰白塔寺的最佳景点是莲花咖啡,位于寺西的白塔之光青年旅舍三楼。据说现在很难找到观景台。以前去过很多次,除了周末和节假日人不多,冬天人就更少了。我曾经看着纷飞的雪花落在窗边的白塔上。点一杯招牌杏仁咖啡既温暖又惬意。
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一家更近的观赏咖啡馆,那就是白塔寺东巷子北端的“熊酿咖啡”。在屋顶露台上,可以看到胡同对面巨大的白塔,端庄圣洁,有风尘宗教的美感;而在被一串电线分割的天空空下,是蜿蜒曲折的胡同,有着世俗而平凡的快乐。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色,感觉挺震撼的。白塔寺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地方。
从阜成门内大街看白塔寺,寺庙比大街低几尺。这座寺庙似乎已经被一座巨大的白塔埋入地下数百年了。其实并不是。城市的路面在逐年上涨,这是几百次沙尘暴带来的沙尘。是皇帝每次出行的黄土;那是多年维护后路面加固的基石。白塔寺是阜成门最古老的寺庙,“下陷”是岁月在寺前留下的坐标。
近年来,老白塔寺街区一直在进行“再生计划”,尝试了各种胡同改造的方式。有一些改造过的院落,可以推门去看看。红豆博客胡同生活最大的魅力,其实是来自邻里的温暖感情。外地人也可以在这里体验。
白塔寺北面的一条胡同,东门81号,有一个“白塔寺街区客厅”。是北京最早开空的胡同,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有一次参加一个饭局,虽然大家都不认识我,但是一起做饭吃饭聊天很好玩,很有胡同风情。那道菜是一个巷子长大后去德国留学的年轻人做的。真的太多了。
这附近的安平巷曾经有家很有名的“许继烧饼”,已经开了30多年了。关门的时候,很多人排队,上了新闻。后来搬到西四,据说终于关门了,让人有些失望。虽然这些胡同小吃只是简单的烧饼、煎饼、包子之类的东西,但它们的寄托是北京人的思乡之情。
历经70年的历史变迁,这座元代的城楼依然屹立不倒。周围的景物和人事不断变化,宗教和世俗相互包容,形成一种神秘而意味深长的历史氛围。
从寺庙到庙会,再到今天的大街小巷,虽然北京的肌理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人们对北京生活的热爱。这热烈的爱是什么?也许,是那种过去逛庙会,今天逛胡同的闲情逸致,对舒适生活的不断追求。
关键词: 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