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世界滚动: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022-08-17 17:24:02 来源:刀哥百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天道,有余则补不足。”?大家好,这是小波读书。今天继续分享老子的《道德经》。今天这期是道德经系列的最后一期。我们分享《道德经》最后几条箴言的这篇文章,是道家思想的智慧和精华。

老子道家思想的智慧就体现在这些文章中。很多著名的格言警句我们也很熟悉,比如“天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之而战”,如“天下弱水,强者能胜”。老子在第八十章也描述了他的“小国寡民”的理想世界。“知足常乐,衣冠楚楚,安居乐业,享受风土人情。放眼邻国,鸡犬之声不绝于耳,百姓至死方休。”短短几十个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美好世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我们来说说道家:天道与人道。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强势和弱势。老子说,“一个人的生是弱的,死是强的。草木之生,柔而脆,其死则枯。”关于强弱对比,我们已经讲了很多。道家是自然之道,所以老子是从自然的角度来理解力量的,而不是从人的价值观的角度。对于一切,生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里的弱其实就是生命力的意思。人和植物是一样的。它们活着的时候,行为灵活。只有死后才会变得不灵活,变得坚强。像干草一样,折起来就要断。所以老子才说“天下不弱于水,强者不能胜”。

比喻到我们人类社会,其实变通也是一种智慧。我们常说某人是“钢铁直男”,说这个人性格直爽,喜欢对着脸生气,不知道怎么过,不善于妥协等等。这是一种坚定,但恰恰相反,善于“软弱”、懂得让步、谦虚的人更受欢迎。

《中庸》第一条说:“喜怒哀乐不放则中;所有的头发都在中段,称为和。中者,天下大基也;和合,天下之道也。中和,天职,万物之育。”

大概意思是,喜怒哀乐不能用颜色来表达,就叫“中”。即使表现出来,也可以做到适度,这叫“和”。中立是一种自然状态。如果每个人都完全做到了,天地各得其所,万物自然繁盛。

其实,“中庸”在道家思想的很多地方也有体现。老子第七十七条说:“天道损盈补不足;人之道,否则,损不足以奉。”老子在这篇文章里也引用了一个例子。他说天堂的作用就像在弓上绑了一根弦。弦高时,降之;弦低时,升高;如果字符串太长,就会被缩短;如果字符串太短,请补上。天堂也是如此。损伤多了,就会弥补不足。多了就少了;少了就补,做到适度均衡。

但老子认为,在人类的红豆博客社会,大家都在反其道而行之,即损失不足以提供有余,类似于拿走已经不足的,减少已经不足的,增加已经很多的。所以老子感叹人性与天道的不同。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的,真正顺应天道,做到:亏盈补不足,盈献不足者。这是正确的。

老子认为,只有圣人才能掌握这个度。老子这里的“天道”和《中庸》里的说法是一样的:“中和,天职,万物之教”。

老子说,有节操的圣人,可以使万物生长,但他不认为自己伟大。如果你已经实现了一切,你不认为你是成功的。只有做到无私,顺应自然,不想表现自己,才能遵守天道,才能把自己所拥有的奉献给这个世界。

而《中庸》说:“顺其大知也!善于提问,观察你的(R)字,同时藏恶扬善。牵着它的两头,为民所用,想想就丢人!”

意思是古代圣君舜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喜欢向人请教,听那些看似浅薄的言论。对于他听到的所有言论,他都隐藏了恶的部分,提升了善的部分,去除了正反两个极端,把适当的做法运用到普通人身上。这就是舜伟大的原因。这就是老子说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是道。是圣贤不靠,而不成功,而不愿见圣贤。是类似的思想境界。

其实道家的“中庸”思想在《道德经》最后一篇也有论述。

老子说:“好话不美,好话没人信。好人不争论,坏人不争论。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圣人不积,以为其为人,多有。你和别人拥有的越多,你拥有的就越多。天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之而战。”

这段话一方面体现了道家思想的辩证思维,善言善辩都被过分渲染,不可取。比如那些能言善辩的红豆博客,往往更容易自圆其说。此外,这篇文章还体现了道教的一种大爱,一种利他精神。老子说圣人都是很无私的。他们尽力帮助别人,但他们更丰富。他们尽可能多的给别人,自己却更富有。因为天道无私,自然万物互相成就,对万物有益无害。圣人能明天理,所以总是给予,而不是与人竞争。就像老子说的“向善如水,万物需水而不争。”这是一种大智慧。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中国哲学系列《道德经》的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接下来的系列中,我将开始分享道家学派的另一位思想家庄子的哲学思想。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播读”。下一篇文章再见!

关键词: 道家思想 损有余而补不足 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