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的简称(云南省简称“云南”称谓的由来)
【资料图】
云南起源的相关问题
“点”称谓的由来
滇池位于昆明西南部,是一个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脉地壳运动影响的高原石灰岩断陷湖。形似半月形,海拔1886米,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12.5公里,平均宽约8.32公里。湖泊岸线长约163公里,湖泊面积309平方公里,居云南省之首。湖水最大深度11.2米,平均深度4.4米,蓄水量15.6亿立方米。也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盘龙河等30多条河流在东北、南、北三面流入滇池,湖水从西边的海口流出,称为螳螂河,经普渡河流入金沙江。滇池四面环山,河流纵横交错,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天然栖息地——云南在其中出生长大,有自己的自然资源。
庄健起家云南亏本,但云南人崛起于战国却是不争的事实。典为什么取名为“典”?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云南的由来。
“点”的概念最早见于司马迁的著作,但历代学者对“点”的起源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后汉书》云:“水源深而广,止而浅而窄。好像是倒流的,所以叫滇池。”《史记·正义》:扩支之云滇之泽,在周坤晋宁县西南30里。其水源深而广,【尽头】较浅较窄,似倒流,故称云南。代金昌曲《华阳国志·卷四·南中知止》记载:“滇池郡治于县,故云州也;有泽,绕水二百五十里,深而广,下游浅而窄,故称滇池。“两种说法都是从滇池水的宽源窄流的角度来解释“滇”字,“滇池”是指滇池水的来源和流向“颠倒”了。
2.王先谦的《韩曙补注》:“商福临文成滇宋,文英滇郡人,可使西南宋轶,滇同滇。但滇池郡在梁武帝以前原是甸县,后人在池中加水,使之成为甸儿。滇池读作滇池,意为点。说文:顶,顶。说益州是四面下注低贱之地,本郡之地与池独住于上,不正以颠倒。”根据王先谦的考证,滇池原是一潭清水,这说明了滇县和滇池所处的地理位置较高。“滇池”的意思是“高地的一潭”,不是水流反向的一潭。
3.“点”和“地”是一个音的转折,“点”是“小平坝”和“潘潇”的译名。云南人是边人,云南因边人而得名。这一理论采用了音韵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论据新颖。
4.滇浙“滇”也是云南坝子的俗称。"彝语把山川平地称为"滇",后写成"滇"。今天云南有很多以“点”命名的地方,如鲁甸、寻甸、若甸、桦甸等。因此,云南州得名“滇(滇)池”。滇池周围是一大片山地平地,所以叫滇池。”
5.有学者认为战国晚期以前的“滇池”在今天的成都平原。只是因为战国末期蜀国部落的南迁,才把滇池的名字带到了现在的云南高原。”然而,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6.也有人认为“滇”在彝语中是“鹰”的意思,“滇池”是彝语“滇普罗淑”的音译,意为“鹰祖先之海”。云南是一个崇鹰的民族,云南是彝族先民创建的。这种孤证训音义只是说说而已。
西汉金石寨出土的鸟、蛇、铜斧
高23.5厘米,宽15.5厘米。
对于各种解释,方国瑜先生在《云南史》一书中的提法很有启发意义。他认为“云南”一词是当地方言的音译,不必从词上附加解释……至于“云南”地区,起初只是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部落相连,用这个名称扩大了地区。“云南是云南一个古老民族的名字。如方国瑜先生所说,是汉字在土著语言中的音译,具体含义无从考证。如果我们从汉字的音义来解释“云南”这个词,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很难说到点子上。古代住在滇池附近的人是滇人,滇池因滇人而得名。云南人也叫“滇妈”“滇伯”。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滇池青铜文化的起源是当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延续。“滇池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这表明它是一种起源于当地的土著文化,与云南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有所区别。”商周时期,“滇池新石器文化逐渐进入铜器文化,慢慢发展为青铜文化。晋宁石寨山王典及其家族墓地直接叠放在当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上,是难得的地层证据。”近年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云南文化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如玉溪刺桐关、昆明西山龙门田字寺、上蒜镇小屏山、澄江金莲山雪山、东川渝北地、通海兴义、晋宁上溪河等。战国时期滇池青铜文化的迅速发展,有研究者认为与“庄健入滇”有关,但目前发现的考古材料并不能完全证明这一观点。
2005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蒋志龙先生对昆明附近的田字庙贝丘进行了发掘,这是云南首次对滇池附近的贝丘进行科学发掘。出土文物主要是陶器、石器、青铜器和少量玉器,包括青铜鱼钩、铜锥、铜片等。这件遗物的年代与石寨山文化部分重合,而部分遗存可能更早,最早可能在春秋以前。这个遗址应该是滇池西岸古代居民的渔猎场所,它的发掘为我们探索云南青铜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滇池龙门村的贝丘
2006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晋宁区(县)上蒜镇小坪山遗址进行了试掘。这个遗址是滇池第一个青铜时代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房屋的痕迹。首次发现石寨山文化的窝棚式房屋,包括陶壶、陶罐、潘涛、陶豆、陶塑以及一些青铜器和玉器。2010年10月,《考古》杂志发表了《云南澄江雪山遗址试掘简报》。经过4个多月的发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澄江抚仙湖北岸的雪山发现了云南青铜文化大型聚落遗址。这是云南青铜文化考古发现的第一个云南村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填补了云南青铜文化考古只发现墓葬不发现居住遗址的空白,为我们进一步发掘云南青铜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澄江雪山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在已经露出1700平方米,房屋、道路、村民活动场所等20多处。同时,还发现了20多座墓葬。该遗址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青铜器、一定数量的铜渣和扇芯,以及猪、羊、鱼等动物骨骼。火塘废墟和灰烬的发现向我们表明,这是云南人民生活的重要遗址。雪山与云南青铜文化的另一个重要遗址——金莲山遗址的距离只有200米左右,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想而知。
2008年至201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开展了滇池地区史前聚落遗址考古调查,滇池周边发现了数十处古滇文化遗址。2016-2017年,蒋志龙先生在晋宁石寨山南1公里金沙村西河遗址B区(王喜庙)进行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首次在滇池冲积平原区发现石寨山文化聚落,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在洪积物下发现了地层堆积和水井等汉代遗物,清理水井数量达13眼。在汉代的堆积下,发现了石寨山文化(古云南)的房屋地基、灰坑、灰沟等堆积,共清理房屋地基40座、灰坑470座、灰沟62座、墓葬3座。上溪河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柱洞、灰坑、灰沟等房屋,以及许多陶片、石器和骨器。这些房子是半地下室式和干栏式的。在汉代的堆积下发现了较早的石寨山文化聚落。最具代表性的遗迹是水井,在约200平方米的区域内发现了13口水井。这是以前从未发现过的,为研究古代云南历史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信息。在滇池盆地的冲积平原地区,出现了公元前14世纪的遗迹,可能是石寨山文化的源头。根据河伯所和西王庙遗址的试掘,考古工作者得出了一个基本认识——“河伯所遗址群作为滇池东南岸核心区的遗址群,最早建立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直延续到汉代。但年代不能完全对应石寨山墓地,聚落遗址比石寨山墓地早500多年。有鉴于此,我们推测“云南”作为一个文化或社会实体,在石寨山墓地出现和司马迁所描述的政治组织——云南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伟大的云南青铜文化跳不出石缝,也不能完全归功于“外来文明”。古老的云南人民生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无数的辉煌。相信随着考古的发展,云南青铜文化的起源会逐渐得到解答。
↑石寨山出土铜孔雀杖头
西汉高10.2cm,直径4.3cm。
↓石寨山出土的铜孔雀饰品
西汉高14.5厘米,宽3厘米,长8厘米。
本文节选自范海涛《青铜井烛——云南历史文化探源》,云南美术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2021年,第1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