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多肽(哪里有活性多肽)
近日,福州大学杨和王的综述《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分子特征和构效关系》正式发表在2021年第9期《综合农业学报》上。该综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并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启示。
文章概述
(资料图片)
活性肽是蛋白质的功能活性片段,能为人体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与蛋白质相比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特征。肽的结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其氨基酸组成、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结构上,生物活性肽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肽的活性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工艺条件、蛋白质来源、pH值和化学处理、分子量和电荷分布等。因此,本文介绍了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技术,并以抗氧化肽、免疫调节肽、抗菌肽和抗冻肽为例,从结构方面总结了影响生物活性肽功能特性的因素,展望了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开发应用前景。该综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并为其在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启示。
结论展望
本文综述了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认为肽的构象对其生物活性起着重要作用。肽具有独特的净电荷、亲水性/疏水性、不同的分子量以及形成二级和三级结构的能力。随着各种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发现和深入探索,制约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此进行了展望。(1)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具有分子量低、无毒、稳定性好、易渗透入组织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更多新的食源性生物活性肽有待发现和探索。(2)目前,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实验室阶段。有必要开发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生物活性肽分离设备,有利于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工业化生产。(3)虽然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相对安全,但水解蛋白中可能含有免疫原性肽,可能引起部分人群过敏反应。在最终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必须对多肽的活性和安全性进行体内测试。(4)可以考虑对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结构进行化学修饰,使其更具活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市场开发利用。
图一。酶解制备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步骤
图二。微生物发酵制备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步骤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
https://www . science direct . com/science/article/pii/s 2095311920634633
引用文章:
、陈、、、、、陈璇、、王少云。2021.食品源生物活性肽的分子特征和构效关系。综合农业杂志,20(9):2313–2332。
通信作者简介
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UW-麦迪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博士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省级A类高层次人才、省级高层次创新人才、省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福建省卫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食品科学》编委,《Hans J食品与营养Sci》、《食品工业科技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批中外食品技术翻译专家。主持省部级以上及企业R&D项目30项,著书6本,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2项,发表论文230篇,SCI/EI收录论文180余篇。其成果获得国际食品功能因子(ICOFF)学术会议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产学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省优秀教师奖、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卢嘉熙优秀导师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奖、厦航教学金奖。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学者/优秀青年学者计划、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的评审专家。
《综合农业》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学会联合主办,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的英文学术期刊。创刊于2002年,是月刊,主编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贾主要发表作物科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国际农业科学前沿热点的综述、研究论文、简报和评论。所有论文均发表在Elsevier-ScienceDirect (SD)平台OA上。2020年SCI影响因子为2.848,位于柯睿维安JCR农业综合学科Q1区(13/58),在中国科学院农林期刊排名第二区。2019-2023年获得中国科协等七部委“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