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水市把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衡水市充分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将民生实事从政府“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全面推动落实各项民生实事,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绘就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在康养中心,不仅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全面的医疗服务,让我们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了。”近日,在衡水高新区信康颐养中心,67岁的王丽华早饭后来到中医按摩室进行按摩,这已经成为她每天的生活习惯。
信康颐养中心是一家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合作,共同打造了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医养结合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有所养”越来越被广大群众重视。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衡水市将养老需求列入民生实事议程。仅2020年,全市就培训养老护理人员6068人次,37家养老机构通过星级评估验收,切实提升了各养老院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今年,衡水市又将特困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列入民生实事清单。截至目前,已确定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1000余户。
与“老有所养”一样,“病有所医”也是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
近日,在枣强县大营镇陈庄村村民陈洪章家中,家庭医生陈英豪正用手语指导他如何服药。陈洪章既是聋哑人又是精神障碍患者。以前,他经常拒绝服药,时常发病。“自从有了家庭医生来家里指导,洪章的病情明显好转,还能做些家务了。”陈洪章母亲袁秀爱说。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衡水市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的初衷。2019年,河北省启动了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衡水市13个县(市、区)54所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乡村一体化“六统一”管理,超额完成35所试点的任务目标;2020年,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列入市民生实事全面推开,全市114个乡镇卫生院、4945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乡村一体化“十统一”管理全覆盖。
聚焦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五年来,细数被纳入民生实事的市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哈院南院区项目、基层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门诊统筹、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门诊统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建设全覆盖工程等,每一项都关系健康衡水的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
就业不愁,教育均等
不负最殷切的民生期待
“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感谢政府组织的这次招聘活动。”收到企业的入职通知后,市民徐芬激动不已。在之前市人社局主办的直播带岗网络招聘活动中,徐芬通过网络与心仪企业建立了联系,并递交了个人简历,没想到几天之后就收到了入职通知。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近年来,衡水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大讲堂、初创企业经验交流会、“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和网络招聘会……细数五年来的民生实事,衡水市围绕促进就业的实质性工作一项接一项。仅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3%。今年上半年,共举办招聘会56场,其中直播带岗19场,提供岗位58160个,达成就业意向10476人次。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984人。
顺利就业,收入有保障。让下一代享受优质教育,成为千家万户共同的愿望。
近年来,衡水市着力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问题,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以前上学要十几分钟,现在换了新学校,不但离家近,学校环境也特别好。”提起现在就读的新华小学,家住市区尚品林溪小区的学生王小川满面笑容。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年来,衡水市人代会每年都将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5所,使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与城市建设更加协调。与此同时,小学课后免费托管改革、主城区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等实事也“榜上有名”,并得到群众交口称赞,真正做到了教育惠民。
住有优居,出行方便
满足最美好的民生憧憬
“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可真是大变样了。改造前小区楼房墙皮脱落、道路坑坑洼洼,现在道路翻修平整了,还装上了节能路灯,建立了微型消防站,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方便。”提起小区的变化,中华街道南盐道生活区居民赞不绝口。
安居方能乐业。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继2018年衡水市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民生实事之后,从2019年开始,老旧小区改造连续四年被纳入20项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00个,5.6万余户居民居住条件得以改善。今年,衡水市又将228个城镇老旧小区列入改造计划,让群众居住环境真正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转变。
以创城、创森、创卫为引领,衡水市还把住房改造与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改善统筹规划实施,市区道路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滏阳河体育公园、吴公渠生态修复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口袋公园”建设、市区排水系统综合整治、市区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为民生“加码”、让幸福“加速”。
翻看近几年成绩单,民生实事的持续实施不仅让城市大变样,也让乡村更美好。
坡坎上绿草茵茵,石板小道曲径通幽。广场上凉亭内,三五村民正坐着闲谈。“城里人都讲究出门旅游,咱们家门口就守着这么美的景色,十分惬意。”日前,谈起坑塘治理带来的幸福生活,饶阳县留楚镇南善旺村村民满是自豪。
2019年,衡水市将农村坑塘治理提升工程列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当年,全市1712个农村坑塘全部完成治理;并对部分坑塘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了157个景观、景点和89个鱼塘。昔日纳污坑塘变身生态公园,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为了让农村居民如厕实现从“将就”变“讲究”,让农村不再“污水靠蒸发”,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干净水,衡水市相继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农村村庄“五化”工程等纳入20项民生实事。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121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和378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达到全覆盖。2021年,全市13个县(市、区)完成户厕改造6.5万座,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所有县(市、区)全域完成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4992个行政村的332.21万农村人口喝上了长江水。
从过去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洁净美”,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加快补齐,湖城乡村越来越美丽宜居。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
衡水市连续3年实施公共交通建设工程,2019年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308公里;今年又将“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提上日程,预计改造农村公路361公里,惠及全市65个乡镇189个行政村,老百姓“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正在变为现实。
五年来,衡水市民生实事涉及方方面面:高标准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大力度解决群众停车难、聚焦食品药品安全、坚持文化惠民、市图书馆全面开放、园博园全年免费开放……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好事、实事,让群众乐开怀。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衡水市,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正乘风而至,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正落地生根,越来越清晰的民生图景温暖着湖城人民的心。(记者 张梅胜 通讯员 张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