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都是黄色的吗(不是所有的诏书都是黄色的)
有一天,影视剧拍皇帝圣旨的时候,一个太监拿着一卷黄色的紫菱,喊着“圣旨到了”,然后念出来。这给我们一种印象,诏令都是黄的,其实未必。
(资料图)
今天人们心目中的圣旨
早期的圣旨还没有传下来。但明清时代离今天并不遥远,民间还保留着不少诏令。你看一看就知道,诏令的色彩非常丰富。不仅都是黄色,甚至还有七色诏令!
清朝的诏令都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以卷轴的形式,高约30厘米。长短与官员的等级不同。一米短,五米长。
颜色也是分等级的,这个分界线就是五个等级。五级以上的官员有三色、五色甚至七色。最高级别是七色圣旨。六级以下官员,圣旨为白。
圣旨既然是卷轴,就要符合卷轴的形状。在古代卷轴中,卷轴的正面有一个头部和一个水障,然后是文字。代表皇帝的明黄色,很多情况下只是作为圣旨的头部或装饰,并不代表整个圣旨都是用黄绢书写的。
黄宝寿
嘉庆皇帝给了李的祖父母一道长381厘米的七色圣旨。不过这七种颜色并不是彩虹中的红、橙、黄、绿、蓝、紫,而是非常优雅的深绿色、灰色和绿色。
李,福建厦门人,名人之子。他是浙江知府,在林则徐虎门剿灭鸦片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提督是一年级的,所以用了最高等级:七色。
明朝崇祯四年,崇祯皇帝下诏,封毕的祖辈。毕靖辉,淄川人。天启、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在财力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了明朝近10年的财政,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是,崇祯皇帝给家人下了一道圣旨。
毕颜是户部官,是二品,所以圣旨是五色,还没到七色。但是这个水平不低。这有点像颁奖。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不同等级的奖项,不同的证书。这些诏令通过缫丝工艺编织成云纹,非常漂亮。
白圣旨其实挺常见的,就像今天的红头文件。我们以为接到圣旨是一件大事。其实你想想,皇帝每天不知道要发布多少遗嘱、诏书、命令,但也不可能每一份圣旨都有缫丝、云纹、金字。但有些诏令放久了,白纸变黄了。很多人认为诏令都是黄色的。
白色圣旨
影视剧的圣旨就是拿一块黄绢来凑数。其实真正的圣旨制作精美,是用缫丝编织成的云状图案。由于工艺复杂,难以模仿,也起到了一定的防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