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每日速讯: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古代都有哪些有意思的重阳习俗呢)

2022-08-07 06:46:30 来源:刀哥百科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古代有哪些有趣的重阳节习俗?)浩瀚的星海在今天寄托了我们很多遐想,对于古人来说更是如此。很多星星都被古人赋予了特殊的地位,比如北斗七星,包括紫薇、贪狼等等。最特别的星星之一,叫做“陈达”,是火星。“七月流火”是指七月过后,火星下移。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古代有哪些有趣的重阳节习俗?)浩瀚的星海在今天寄托了我们很多遐想,对于古人来说更是如此。


【资料图】

很多星星都被古人赋予了特殊的地位,比如北斗七星,包括紫薇、贪狼等等。最特别的星星之一,叫做“陈达”,是火星。“七月耀斑”(July flare-up)是指七月过后,火星向下移动,同时,天气逐渐转冷。

当9月9日左右,大火星将太低,无法观察到。这时,人们会带着祭品爬山,送走大火星,祈祷它来年顺利回归。

这就是重阳节登高习俗的由来。不过由于年代原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爬山的人应该很少。

眼看重阳节就要到了,一些人也在盘算着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那么,古代重阳节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第一,爬山,赏山茱萸,饮菊花酒。

九月九日是中秋时节,天高气远。登高望远,呼吸清新空的空气是最合适的时候,而这个季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所谓“世人难笑,菊花须插还。”仰望远方,欣赏沿路的菊花,顺便轻轻折几朵菊花的头,可谓美不胜收。下山的时候,还可以把菊花放进酒里。这种菊花酒是当年大隐士陶渊明的最爱,天下人纷纷效仿。酿酒大师傅说九月九日相会,菊花最旺盛。只有在这一天,你才能酿造出最好的菊花酒。所以,重阳怎么能错过喝菊花酒呢?

关于裴山茱萸,王维有句名言“知道兄弟往哪里爬,山茱萸就少一个人。”古人在这一天爬山,都要把山茱萸插在冠上或者做成香囊携带。《风俗志》写道“俗仍九月九日,意为九日之上。这一天,山茱萸成熟,生气,红脸,争其宅之塞,云君消煞,御寒初”。

为什么要把三者并列?

其实是汉朝的传说。据说东汉有个方士叫桓景,他的家乡遭受了瘟疫。有一段时间,他的老乡到处都是,于是幻境向师傅要了两件宝贝,一件是山茱萸的叶子,一件是菊花的酒,在九月九日太阳为灵的时候回到了家乡。他带着村民爬上最高的山,插上山茱萸的叶子,喝下菊花的酒,呼吸着清澈的山野。

话说回来,为什么重阳节的习俗总会有一些祈福避凶的内容呢?其实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极众多,所谓“九为老阳,阳极必变”。所以,等重阳节安全度过之后,“水逆”就要开始了。所以重阳节的很多习俗都有趋吉避凶的意思。

二、祭酒之神

所谓菊花酒,在《西京杂记》中记载为“菊花适时,以茎叶与黍米混酿,翌年九月九日熟时饮之,故称菊花酒。”

当时人们认为喝菊花酒不仅高雅不凡,还能辟邪避邪。更重要的是,饮用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所以酿造菊花酒非常重要。前文提到,酿酒大师们认为9月9日阳气最强,在这一天采用金菊可以酿造出最好的菊花酒。

众所周知,古人每当要做重要的事情,都要洗澡、更衣、烧香、祈祷。洗澡换衣服就行了。烧香的时候总得有人祈祷吧。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要祭祖。酿酒的始祖是谁?

没错,就是杜康。

在这一天,酒厂会向神献祭,神就是杜康。在今天的贵州茅台镇,可谓酿酒圣地。至今,各地酒厂都有在重阳节举行祭水仪式的习俗。这个习俗实际上是继承了重阳节敬酒祭神的传统。所谓“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的酒满香;九月九日,我下河煮新酒”。

其实这一天也是茅台镇的酒节,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好酒客”前来观看。只有在这一天,茅台镇的酒厂才会投料酿造菊花酒,其他白酒可以随时酿造。

第三,吃重阳糕

所谓的重阳糕也叫“桂花糕”。《梁璐之梦》“九月”一章中记载,“这一天,市场上的人都用糖面蒸糕,以猪肉、羊肉、鸭子为丝串,插在小彩旗,取名‘重阳糕’。”

《孟良录》是宋人写的,所以可以肯定,吃重阳糕的习俗最迟是在宋代确立的。

现在的重阳糕多以米粉和水果料为原料,具体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重阳饼的制作方法有所不同也是情理之中。甚至有人在重阳糕中加入红枣、山茱萸等勉强能算作药材的材料。

关于重阳节蛋糕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典故,叫做“提糕”。这件事记录在《萧耳闻目睹录》中。“刘猛要写一首诗《九天》,想用‘饼’字,五经里没有,就不写了。”

什么意思?刘梦德就是刘禹锡。这位老先生在重阳节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叫《九天》。诗中提到,当人们在这一天要吃蛋糕时,自然要用蛋糕这个词。但这位老先生写诗有个奇怪的规矩。他写诗用的词一定是五经里的那些。所谓五经,是指儒家的五大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巧的是,这五经真的没有饼字,所以刘禹锡最后放弃了。因为这件事,刘禹锡受到了另一位诗人宋祁的嘲讽。“刘郎不敢写饼字,所以在诗里是大诗人。”这个宋祁人叫“红杏尚书”,他就是写“红杏枝在春”的人。

第四,纸鹞

放飞纸鹞其实是徽州的一种习俗。这种所谓的纸鹞,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风筝。过去北方人叫“纸风筝”,南方人叫“风筝”。徽州人对纸鹞的称呼,明显受到南北两方面的影响。

据说风筝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起初,它们是鸟。《墨子》记载,鲁班曾“为一鹊伐竹木,飞三日。”并以此刺探军情“如木鸢见宋诚”。

隋唐以后,造纸术越来越普及,工艺也更加精湛,纸可以用来制作风筝。也是最早的“纸鹞”。

惠州附近的阳江,199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风筝之乡”称号,阳江也将每年的重阳节定为风筝节。最有意思的是,1990年,第七届国际风筝节时,阳江市因其制作的白蛇传“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大风筝”。阳江因其著名的风筝而被称为“纸鹞城”。

今天阳江的风筝就像茅台镇的酒厂一样,不仅让人唏嘘,我们能从历史中传承的不仅仅是精神和文化,有时候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只是有点迷茫。不应该是红豆博客阳江隔壁的徽州传统吗?

关键词: 九月九日 北斗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