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逢年过节几乎都会被端上餐桌,而且鱼寓意富裕兴旺,十分吉祥,所以被家家户户喜爱,国人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可谓历史悠久。
近几年国内鱼的产量日益减少,就连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居然也传来噩耗,称长江里快没有鱼了。
(相关资料图)
长江干流以宜昌为上游,全长4504公里,流域如此之大,为什么会面临没有鱼的困境呢?鱼都去哪了?
据统计,2012年,长江江豚仅剩1040只,保护长江的速度和江豚繁殖的速度难成正比。缺少食物是影响江豚生存的主要原因,它们作为长江生物链的顶层,当是最先知道长江鱼数量骤减的存在。
其实在以前,长江里有很多鱼,因为水质特别好,而且生态稳定。但随着时间推移,长江的生态环境被人们破坏,“四大家鱼”也逐年减少,现如今的捕捞量已经不足10万吨,占全国淡水水产品的不到0.2%。
要知道,1954年长江的天然捕捞量就为近43万吨,现在能端上餐桌的长江鱼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不仅如此,鱼的数量在减少的同时品种也在减少,很多鱼已经销声匿迹了,以前经常可以看到江豚探出江面呼吸,现在几乎看不见它,中华鲟,鲥鱼、鳤鱼和鯮鱼也已经多年不曾捕获。
四大家鱼一直以来,青、草、鲢、鳙被称为我国四大家鱼,曾经的长江最多的鱼类就是四大家鱼,而现在却越来越少。而且不仅是四大家鱼,野生种群数量也在逐年减少,不足60年代的百分之十。
草鱼身体长且秀气,为青黄色,约产生于第三纪后期上新世,栖息在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长江,黑龙江,珠江;
青鱼身体粗壮,呈青灰色,分布广,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身影,其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古巴、日本、中国,且长江以南较多,长江以北较为稀少;
鲢鱼我们常叫它白鲢,身体呈纺锤形状,身体为青灰色,分布在全国。鲢鱼非常好饲养,而且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
鳙鱼被民间称为胖头鱼,是中国特有鱼类,经济价值高,对人体提高智商,增强记忆和延缓衰老有很大的好处。
而长江家鱼锐减不单单影响的是人类,长江生物链中顶层生物也会因缺少鱼吃,逐渐死亡。
像长江江豚和中华鲟等鱼类的数量就直观地反映了长江生态系统,这些长江鱼类的天花板以食用鱼类为生,长江中的鱼类减少直接影响了它们的生存。
不被保护的基因库以前长江鄱阳湖的渔民对鄱阳湖有着美好的记忆,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偶尔能打到100多斤的鱼,但是近些年最大的鱼不过一二十斤,过去能一次打上四五百斤到现在的四五斤,也不过过去了几十年。
而过度的捕捞和环境的恶化跟渔业衰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身在没有人为干预鱼群的情况下,长江江豚和饵料鱼保持平衡的动态关系,但由于近些年人类的干预,长江渔业总趋势已经严重衰退。
不止是江豚,其他珍稀水生生物物种数量也在逐渐衰退,白鱀豚在10年前就被宣布灭绝,中华鲟数量也在逐渐减少,还有刀鱼,因为稀少,价格曾经被炒到8000多块一斤。据了解,长江目前有近80种鱼类是受威胁物种,可以说长江水生生物正面临着最危险的时刻。
鱼类的基因在人类的饲养中也在不断退化。曾经最早提出“禁渔十年”的曹文宣,他解释道:
“在人工养殖鱼时,必须及时投放野生鱼卵进行饲养繁殖,如果我们不保护基因库,我们将面临无鱼可吃的局面。”
一旦野生家鱼的数量灭绝,人工养殖的家鱼基因不断退化,最终可能因产量需要培养家鱼“速成鱼”,小鱼出现天残或是地缺,导致家鱼无法正常食用。
据当地农村部监督管理办公室反应,现在“四大家鱼”的资源产量已经大不如以前的产量,鱼苗种苗量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90%,产卵量也从1200亿降至不足10亿尾。
告急原因正如上文所说,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是长江鱼库告急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过度捕捞。其实就目前来看,过度捕捞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长江,我国大部分长江支流水域及其他水域都出现过度捕捞的现象,导致很多水域鱼种数量骤减。
据长江边上的老渔民告知,上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的人们开始使用电网和“迷魂阵”捕鱼,那时的渔船上,大部分都有电网设备,而且在静水区域与长江相连的沟壑、湖泊中都有渔民的“迷魂阵”。
电网是“灭绝性”的捕鱼方式,不管大鱼、小鱼还是其他水生生物,但凡是在电网的范围之内,都会电网被“一网打尽”,且当属鱼苗和幼鱼死亡率最高。
至于“迷魂阵”捕鱼,也是不亚于电网又一灭绝性的捕鱼方法,因为“迷魂阵”网眼小,小的鱼苗、幼鱼和虾钻进去都无法逃出来,渔民当时捕获的几乎都是10厘米左右的小鱼苗。
其次就是大坝的建设,长江上的流域水坝已经超过5万座,水坝的修建既影响水温,又于鱼类的洄游产卵产生了影响。
“四大家鱼”它们在产卵、繁殖期都会洄游,并且水流水温环境对它们都有影响。洄游产卵要有特定的流速、水温刺激它们排卵,虽然大坝都留有洄游的通道,但还是改变了长江的水情,也给它们带来了阻碍,从而降低了产卵的数量,影响产卵量降低。
再则就是长江废水的排放。据统计,2017年长江废水排放总量超300亿吨,相当于黄河水位最低、水量最少年份的水量,这些污水直接影响了的长江的水生态环境,提升了污染指数,造成水生生物抵抗力降低,疾病增加,种群出现大面积死亡。
还有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一些极端天气也在频繁出现,这也导致了水生生物生存的难度,生存空间也被缩小,间接地增加了鱼类繁衍的难度,大大降低了繁殖速度。
因此在不断地呼吁下,我们国家也出具了相关的政策来恢复四大家鱼的数量。
“十年禁渔”农业农村部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实行长达十年的禁渔计划,在十年禁渔期间,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水域,禁止捕捞。
事实上,早前也有为期三个月的禁渔,但是草鱼、鲢鳙繁殖成长需要四年,所以本次改为十年禁渔,因为只有十年才能恢复四大家鱼,一代和二代亲体更大,产卵数会增加。
以前的三个月,刚刚长大的鱼生长的速度并没有捕捞的速度快,鱼类无法繁衍壮大,现在改成十年禁渔,问题就少了很多。
上文有提到,四大家鱼每年五六月份需要洄游产卵,产卵对水温和水流的需求极为严格。为了更好地刺激它们产卵,人们便通过制造“人造洪峰”来满足它们的产卵、繁殖条件,大大促进了家鱼的恢复速度。
据悉,从2011年到2018年,三峡水域水库展开了12次“人造洪峰”,期间宜昌家鱼繁殖量超过30亿。
除了人造洪峰的帮助,人们还会投放三角柱体的新型人工鱼礁,为刚孵化出来未能捕食的小鱼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大大增加了它们的存活率。
当然,恢复鱼群数量,除了禁渔期保护,还有一个直接的办法就是人工投放鱼苗。2020年长江投放鱼苗约73万尾,2021年向嘉陵江流域投放鱼苗100万尾,6月6日为“放鱼日”,当天共向长江放流鱼苗1600多万尾。
“四大家鱼”基因库得以缓解“禁渔十年”最早在2006年提出来的,2019年转变为中央下达的政策,其决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长江流域人口力度大又伴随着多种产业活动,而且人口高度密集,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
据悉,长江禁捕涉及十万多条渔船和近30万渔民,如果渔业恢复,对退捕渔民诱惑很大,很不好管理,渔民常常半夜开船偷捕,且速度非常快,即使撞见他们“偷鱼”,也是开足马力逃跑。
2021年7月,马鞍山地区也相继完成了退捕,实现了长江重要水域禁捕工作,最近都能看到江豚探出水面呼吸,江豚变多了,说明禁渔有了效果。
而自发布“禁渔十年”以来,长江江苏段发现鱼类81种,相较于2018年增加了11种,28个监测点中有8个监测点监测到了江豚,达28.6%检出率,较2018年增加1倍,江豚活动范围自长江南京和泰州已经扩大到镇江和扬州段,此外还发现了有“水中大熊猫”美誉的达氏鳇。
十年禁渔初见成效,但是长江生态系统恢复现在正处于初步阶段,长江物种数量依然不是很高。我们需要做的,是给长江水生动物留出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结语长江水域生态系统较为庞大,水生生物种类繁多,但是它们也和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保护鱼类,保护国家基因库刻不容缓。
无论什么种族灭绝还是基因消失,对人类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保护世界濒临生物,我们一直在路上,“十年禁渔”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是绝对不会是一个结束。
曾经的长江“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十年禁渔,看似是在对鱼类资源的保护,真正的意义是对未来的痛定思痛,但愿它能让长江“基因库”保护好,让我们再次看到鸢飞鱼跃的美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