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不单单是一种能源,还是关乎国际经济与国际形势的重器,它就是当今世界的“麒麟才子”,得石油者可得天下。因此各国为了石油使出浑身解数,西方国家甚至不惜撕掉自己佩戴多年的面具开始抢夺石油。关于石油的新闻里,我们听到最多的国家就是美国和中东,紧随其后的会有欧盟、俄罗斯和中国。
在这些大国之外,有一个长年疯狂的囤积石油,一举成为了全世界石油储备量最多的国家。这个国家是中国的“邻居”——无论面积和人口都称不上大国的日本,本土也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何弹丸之国日本会执着于储备石油?我们应该警惕哪些方面呢?
日本石油储备日本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耗石油近3亿吨。但是日本是一个面积为37.8万平方公里的岛国,石油资源匮乏,人口却有1.26亿,因此日本的石油资源主要依赖进口。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规定企业具有石油储备的义务,并在国内修建大量的储油设备。
(相关资料图)
1983年,位于日本青森县的小川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开始了由国家储备基地储藏石油的时代。
日本考虑到自己国家地质灾害高发,地震和海啸会摧毁普通的储油罐,所以采取了多种储备方式,如地面油罐、地下岩洞油库、海上油船、半地下油库等,每个规模为150~665万立方米,做到尽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国家建设储备点,他们还从民间租借有21个石油储备设施。
据估计,日本目前的原油储备量为大约7000万吨,可在被切断一切石油进口路径后,维持国内190天的正常运行。日本对石油的存储只不过是人类面对能源时的一个缩影,也是石油历史的一个表现。
石油的历史许多人认为,人类使用石油是最近200年的事情,其实不是,人类对石油的使用时间比我们想象中的长。
公元前10世纪,埃及人采取石油和沥青进行建筑、制药方面的运用,他们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从而进行采集。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里也有关于石油的记载,他们在死海沿岸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并且赞美它的防水性堪比诺亚方舟。
我国也是最早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东汉时期,班固就曾记载了一种可燃的“水”,到了北宋时期,沈括为了求证亲自前往记载地去考察,发现此“水”非彼水,而是一种粘稠的黑色油状物,因为是从地下岩石层里开采出来,沈括为其命名为“石油”。并且在自己的著作《梦溪笔谈》里预言道:“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沈括也算是预言成功,不过他写这句话的初衷不是因为石油可以作为燃料,而是他发现用石油燃烧产生的黑烟制作墨条,质量比松木好,因此他认为石油会取代松木成为制作墨的主料。
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将石油投入了军事使用。他们将石灰与石油混合制成燃料,将它点燃后通过弓箭、投石器攻击敌人,打败了当时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恐惧地称呼它为“希腊火”,并且说此火水浇不灭,具有神力,尤其是在海战的时候。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石油变为了各国的追求的物品,他们试图得到石油复制拜占庭的火器。
回顾石油的早期历史,它并没有被作为能源使用。不同的文明用它做不同的事情,尽管它的使用历史上千年,但无奈还是一个比较边缘的材料。希腊火让它名声大振,可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武器失传了,人们最后得到了石油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石油离它“大行于世”,还差一个契机。
工业的血液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将煤推到了人类面前,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将石油推向了历史舞台。
跨时代的内燃机在十九世纪末诞生,人们发现柴油和汽油能更好地驱动它,而获取柴油、汽油的原料,就是石油。起初欧洲本土的石油完全足够他们的内燃机使用,可随着内燃机不断地被改进、普及,欧洲的石油已经不再满足大量的内燃机,对于石油的渴望渐渐写在了欧洲人的脸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中东地区发现了石油,最早的石油生产链条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百废待兴,想要恢复工业,就得为工业提供能量、输送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使用,石油的工业提取技术也开始趋于成熟。
石油是混合物,不同的处理温度可以分离出不同的副产物。最早的石油工艺受制于工业技术,只能从石油中分离得到煤油,后来改进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现在,得益于成熟的石油冶炼技术,一些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物品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里。如航空煤油、润滑油、溶剂油,冶炼的“废渣”都能作为沥青使用,还在这中间得到了塑料。石油产品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大到飞机火箭,小到一根蜡烛。
现代工业根本离不开石油,人们称呼它为“工业的血液”。可惜,石油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石油丰富的国家试图利用这项重要的资源控制市场,而缺乏的国家想方设法获取更多的石油。最终因为石油爆发了几次战争,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石油战争中东地区富含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因为信仰问题,经常爆发小规模的冲突。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突袭以色列,意在夺回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
由于以色列有美国支持,他们很快赢下了这场战争。以埃及为首的10个阿拉伯国家震怒,于是采取报复手段,减产石油并且提高每桶的价格。一时间国际油价猛增,每桶原油是过去的三倍。这场战争是人类首次把石油作为一种“武器”使用,为此全世界的工业在这场战争后出现了下滑,单就美国工业产值就下降了14个百分点。
伊朗所在的地区在古代属于波斯帝国,是人类有记载最早使用石油作为武器的国家,公元五世纪的时候,波斯人就用石油作为引燃剂使用。进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伊朗与伊拉克,两个被誉为“飘在石油上的国家”,因为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战略地位,决定对彼此开战。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持续了八年之久,不仅拖垮了伊朗和伊拉克的经济,也让世界的石油市场再次受到打击。
2003年,美国觊觎伊拉克的石油,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出征伊拉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大家都知道美国醉翁之意不在武器,而在乎石油天然气,最后前伊拉克首脑萨达姆被处死,整个国际的石油贸易又被搅乱。
国际能源署1973年美国帮助以色列战胜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因此遭到报复,如果只是美国遭殃也就罢了,它偏偏拖着欧洲国家一起遭殃。打着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与和平的旗帜,1974年11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署,经过发展,目前有29个成员国,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国际能源署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各国之间的石油贸易,也是为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防止再次出现卡脖子的事情。起初,它们规定成员国必须有至少60天的石油进口量,用来应对如1973年的那种情况。随着石油战争的不断进行,这个期限被拉长到90天。然而话虽这么说,大部分的成员国选择的是将储存量超过90天。
日本于1974年便加入了国际能源署,因为它本身就是极度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这其中70%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1973年的那场石油战争直接让它国内的工业出现了停滞。为了不让这个悲剧再次发生,日本非常“不听话”地囤石油,远超国际能源署的规定天数。
然而对资源缺乏的害怕刻进了日本人的骨子里,目前日本还在计划扩建自己的储油设备,以便在未来多存储一些。除了加强储备量,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减少石油的使用量。1980年的日消耗量为510万桶,到了1990年降为490万桶,如今它的石油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三。
居安思危我国开始石油储备的时间比较晚,直到2004年国家才开始有计划地建设我国自己的石油储备。
到2020年,中国共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3773万吨,分别为舟山、舟山扩建、兰州、天津、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黄岛洞库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最低标准是,一个国家9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放在我国约为8500万吨,目前还没能达到这个标准,只有不到40天。
我国的石油储备计划准备分三步走,第一步已经走完,建立了1200万吨的石油储备量,约为我国3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第二步是建立4000万吨石油储备,相当于中国40天的净石油进口。第三步将国家的储存量达到8500万吨,相当于62500万桶,这样才能符合国际能源署的最低标准。对于中国石油储备来说,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我国的石油压力比起日本来说更小,因为我国本身就蕴含大量石油,这是一种潜在的石油储备,可以在非常极端的条件下使用。可这并不说明我们就能彻彻底底放心,国际形势风云巨变,各国都应该常备资源,以备无患。这一点上,日本做到了极致,居安思危。我国也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储备工作还在进一步加强。
结语日本作为全世界石油储备最大的国家,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不再“资源匮乏”而是充足,他们应对石油危机的前瞻意识值得学习,哪怕是中东那些石油巨量的出口国。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将石油从一种工艺原材料变成了改变世界格局的武器,这本身就是一种妨碍人类进步的做法。石油是有限的,我们用完就真的没有了,需要再过上亿年才会形成新一代,人类能否等到那一天都说不定。
因此各国除了疯狂囤积石油保证自己在危机下的使用,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可代替石油的清洁能源,既解决了石油危机,又算是给未来上了一份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