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文来自科普博览大家族科学大院(ID:kexuedayuan)
2019年11月1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公布了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瞬间刷爆了科学家的朋友圈。
不过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这份名单要怎么看?“高被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意义?
图1 分析报告(Executive Summary)首页
关于引用排行榜的那点事何为“高被引科学家”?这要从学术论文需引用参考文献开始谈起。
现在科学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原因之一是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到专业学术期刊上,供全世界共享。一项科学研究,几乎很难凭空产生,都要基于前人的研究。而学术论文的要求是,引用前人或同行公开发表论文中的结论或方法,要将该论文明确列出,最终,该论文引用的所有论文,形成参考文献。
反过来看,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后,如果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这篇论文越重要,这就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的缘起。一个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是基于“科学引文索引”生成的(有关影响因子那些事请戳:灵魂画手第二弹!捋一捋被强推上C位的影响因子 )。
科睿唯安公司统计了2008-2018年期间发表论文的引用情况,分21个领域,形成了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远超世界均值 中国内地的5个优势学科是哪些?从科睿唯安公开发布的分析报告和名单中了解到,名单涵盖科学和社会科学,划分为21个学科领域,其中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有11个学科,占了学科门类的一半以上,包括:农业科学(Agricultural Sciences)、生物学与生物化学(Biology & Biochemistry)、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免疫学(Immunology)、微生物学(Microbiology)、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神经科学与行为学(Neuroscience & Behavior)、药理学/毒理学(Pharmacology/Toxicology)、 植物学与动物学(Plant & Animal Sciences)、精神病学/心理学(Psychiatry/Psychology )。其他学科包括:化学(Chemistry)、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经济学与商务学(Economics & Business) 、工程学(Engineering)、地理科学(Geosciences)、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数学(Mathematics)、物理学(Physics)、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General) 、空间科学(Space Science)。另外单独还有一个研究领域为交叉学科(Cross-field )。
这11个生命科学相关学科共包括2132位科学家,而21个学科一共3725位高被引科学家,由此看见,生命科学研究热度高,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大有可为,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竞争压力也很大。
不考虑交叉学科,就分析这21个学科领域。世界范围内,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最多的是临床医学,占比7.01%,最低的是数学,占比1.43%。但是就中国内地而言,人数最多的领域是化学,最少的领域是药理学/毒理学与空间科学,直接没有科学家入选。临床医学、经济学与商务学、免疫学和精神病学/心理学等四个学科只有一位科学家入选。如果比较各领域科学家占21个学科总入选比例,中国大部分领域都小于世界均值(图2)。
但是中国内地的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数学的高被引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均值(图2),即使与美国相比,也相差无几,中美在这五个学科领域的入选科学家人数对比分别是:72:77、43:13、63:20、65:73、18:19,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的高水平科学家人数已经远超美国。
中国内地从世界第四到第二花了六年笔者又分析了2014-2019年六年期间,11个主要国家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变化情况。
2014-2017年,世界范围内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保持在三千多人左右。2018年起,跃升至六千人以上(表1)。这期间,美国所占比重近几年虽然略有下降,但是仍然远远领先其他国家(表1和图4)。2014年,中国内地入选数量位居世界第四,排在美国、英国和德国之后(图5),但是在稳步上升,2016年几乎与德国齐平,2017年超越德国,2019年超越英国位居世界第二(图5),当然距离第一的美国依然有巨大差距。
同时,笔者也注意到,英国和德国所占比重近几年来有下降的趋势。而近年来在诺贝尔奖方面硕果累累的日本,2014年还能排名世界第五,2019年已经下降到十名之外了。
这份名单 我们应该怎么看?一方面,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在卓越科学家总体数量上,距离美国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图2)数量最多的临床医学领域,中国内地只有一位科学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除数学之外,中国内地的四个优势学科应该说更偏向工程、更偏向技术、更偏向应用。除了优势学科,其他大部分学科中美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图3)。我们还要继续虚心向美国学习,注重真正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突破。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若干领域正在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略有超越,同时,我们一直在保持快速追赶的势头。中美之间的差距不断地在减小。中国逐渐在超越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在中国内地的科研中,中国科学院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2019年,中科院入榜高被引科学家所在机构榜前20名,位列第3名。例如在“植物学与动物学”领域,中国内地科研院校共18人上榜,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榜人数为8人。笔者所在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上榜人数为4人,分别为:李家洋院士、周俭民研究员、储成才研究员、高彩霞研究员,全都来自植物科学相关领域。这充分说明了遗传发育所在中国植物科学相关领域的重要地位。
当然,有人也会说,中国这么多人,卓越科学家比英德等欧洲国家多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人口多并不意味的卓越科学家就多,印度的人口马上就要超过中国了,但2019年只有10位印度科学家入选高被引名单。相反,瑞士作为一个只有850万人口的小国,2019年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位居世界第9,而且近几年一直位于世界前列。
正如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所长冷伏海研究员所说:“总体来看,中国(内地的科研)多领域表现突出,但学科领域的发展仍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洼地,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压力和挑战并存。”
我辈仍需努力!
文章地址:https://www.dghbs.net/32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