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在河南找到了一位老战友(全网搜索:这位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想见他的战友)

2022-06-08 08:30:07 来源:刀哥百科

108岁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老兵”新官转为阴性,离开了医院。她女儿在她眼里讲述了她的父亲

《涌动新闻》首席记者陈斯四

5月14日,108岁的上海新馆重症患者叶鸣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出院。这消息传遍了全国。

作为中国最老的重型新皇室出院患者,叶老先生在70多年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作为一名麻醉师,他参加了志愿军的医疗工作。他就像是93岁的王漫的战友,王漫此前已从避风港医院出院。

出院后,叶老先生的情况也影响到了大家的心。

5月16日下午2点多,《涌动新闻》(www.thepaper.cn)的记者联系了叶老先生的女儿叶芬,她正从医院赶回家。“我父亲从浦东医院出院后,由120辆救护车转到医院上海东方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目前,他的情况稳定。在缓冲病房待了14天后,他可以转到普通病房。虽然他现在不是很会说话,但他能睁开眼睛,有知觉,有时还能对我咕哝些什么。"

在叶芬的印象中,他的父亲在提到抗美援朝的经历时总是感到非常荣幸。他从小就教导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为他人着想。他甚至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有困难的人。“我父亲直率的性格、热情周到的待人态度影响了我们的家庭。”

她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已经住院七年了

叶鸣的四女儿叶芬今年60岁。家里有两个姐妹和一个兄弟。姐姐70岁了。

由于姐姐和哥哥身体不好,叶芬表示,多年来照顾父亲的重任主要落在她身上。在她父亲感染新皇冠之前,她已经在医院照顾父亲七年了。

“对我父亲来说,活到108岁并不容易。我们家这次出院很意外。”叶芬说他的父亲冠心病心绞痛过去,当我父亲能够自由说话时,他就去看医生。医生想帮他安装但父亲不同意,他说“顺其自然,活到哪一天就是哪一天”。

“七年多来,由于许多基本疾病,我父亲的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差。我不能离开医院。我每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需要护士和我们的照顾。这一次,护士首先受到感染。不幸的是,他被招募。他出现了发烧和咳嗽。”叶芬说。

4月11日深夜,接到“我父亲将被转到新关定点医院”的消息后。当时,叶芬立即赶到父亲的医院,并跟随120辆救护车前往浦东医院。“像我父亲这样年纪的人必须有人在附近照顾他,以免发生意外。”

进入病房陪父亲治疗,每天帮他翻身拍背

在浦东医院15A病房,叶芬陪着父亲呆了24小时。她几乎没有闭上眼睛,不敢睡得太深。她总是观察父亲病情的变化,“看看呼吸是否变快,心率是否稳定,血氧饱和度是否降低。如果降低,立即通知医务人员检查。”

在治疗期间,叶芬睡在父亲病床旁边的一张简单的小床上。除了初级保健,他的父亲也通过了她经常向护士学习,还可以帮助父亲翻身、拍拍背和刷洗身体。

病房里的两位医生和护士给叶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一位是浦东医院的心脏病专家蒋庆渊,另一位是护士吴胜天。“他们很有耐心,问得很仔细。他们一直很关心我父亲的病情。”

进入病房第九天,叶芬也感染了新冠病毒。

“这一天,我原以为我周围会有阳性患者,但幸运的是,我身体健康,没有基础疾病。医生们感到惊讶。我是在进入病房这么长时间后才被感染的。感染后,我身体健康,很快转为阴性,符合出院条件。”

4月27日,考虑到母亲独自一人在家,而他已经94岁,父亲的病情稳定,叶芬想回家看望母亲,所以他提前协调护理人员照顾病房里的父亲。

“(4月27日)那天,我刚离开医院。在路上,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我父亲的病情已经改变。医生说他将转到医院ICU,我立刻同意了。”叶芬说,医院副院长熊伍军帮助父亲安排入住ICU,救援队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干预。此后,每天都有多学科专家会诊,护士们一直在医院里监视父亲的病情。

在父亲在ICU治疗期间,叶芬几乎每天早晚都给护士打两次电话。护士会耐心地反馈病情,“她会在家里继续安慰我,安慰我。这是治疗我父亲最好的专家团队。”

在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叶鸣的实验室指标和生命体征日臻完善。经过30多天的治疗,叶芬终于等到了父亲出院的那天。

父亲经常帮助别人,并教他的孩子“为他人着想”

叶芬得知父亲是抗美援朝医疗队队员王漫的战友。

5月4日,媒体报道,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93岁男子王漫康复出院。报告中还有一张旧照片。叶芬一眼就认出了她的父亲。她当时非常激动,并与浦东医院的护士分享了这个消息。“我父亲和刘逸飞都是上海市第三医院(现为上海东方医院)的医务人员.刘逸飞是一名儿科护士。我父亲是外科手术室的麻醉师。当时,他被称为麻醉师“技术员”。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我父亲有机会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待遇工作。“叶芬回忆说,她父亲去战场的时候还不到40岁。那时,他稍大一些,但她和她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出生。她年轻的时候,我父亲会告诉家人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总是说,能够到战场上参加治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当时,我并不关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现场有许多伤员。他们需要用担架抬他们。抢救伤员是第一步。“在叶芬看来,他的父亲为全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教导我们,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先想到别人,先想到别人。他还经常用自己的钱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包括同事、亲戚、朋友和病人。他还自费向医院、红十字会和其他机构捐赠了一些药品和医疗设备。“叶芬说,这个家庭非常团结和谐。他们在每件事上都有很多生意。他们对父母也很孝顺。”我父亲直率的性格、热情周到的待人态度影响了我们的家庭。“叶芬说。此外,叶芬的家人,其中许多是医务人员,也在上海东方医院工作到退休。叶芬说,他18岁进入上海东方医院,在医院保安部工作到60岁退休。目前,他仍在业余时间帮助医院。叶芬的母亲s曾是上海东方医院后勤部的员工,叶芬的大姐也是上海东方医院的护士。“我父亲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还是一名老党员。他经常教我们诚实正直。为了国家和人民,他可以去任何需要的地方。”这句话深深地铭刻在叶芬的心中。

关键词: 抗美援朝 上海东方医院 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