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为什么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机(不给孩子玩手机是好是坏)

2022-02-12 12:16:00 来源:刀哥百科

2018年,法国就出台了法案:全面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具有联网功能的通讯设备。

去年2月1日,我国教育部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可以说,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几乎是全世界家长和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学校本就是学习的地方,也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可以明令禁止孩子玩手机。

但是在家不一样,一味的禁止,不但破坏了亲子关系,甚至会加剧孩子对手机的渴望。

让孩子与手机隔离

就是让孩子与这个时代隔离

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不用赘述,想必家长和老师都清楚,从影响健康到影响学习再到影响人生,大家都能讲出很多例子。

也因此,不少家长对手机深恶痛绝,恨不得把孩子和手机完全隔离开来,从小就不让孩子玩手机,那孩子就不会沉迷了吧?

但这是不现实的,看看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几组数据:

如此高的互联网普及率,手机互联网用户已经占了绝对数量,从使用维度上看,更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购物支付;网络游戏;小区门禁;视频通话;网上购物;外卖;学校各种打卡任务;网课;家校信息沟通……

手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之广泛,怎么可能把孩子和手机完全隔离开来?

再从另一个角度说,孩子也是需要社交的,当其他孩子的话题都是看过的动画片,玩过的益智游戏,你的孩子完全没接触过,怎么和同龄人有共同语言?

所以,在这个信息时代,要想把孩子和电子产品隔离,其实是让孩子和这个时代隔离,你或许避免了孩子沉迷手机,但也阻止了孩子在信息时代下更快的成长。

对抗的教育方式

只会让亲子关系更紧张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当父母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

当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必须”时,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于是双方便开始了拉锯战,家也不再是港湾而变成了一个战场。

孩子也会在和父母的对抗中强烈的感受到“你不爱我”,因此对父母产生失望的情绪,再也不愿打开心扉。

哪怕父母真的是为孩子好,孩子也不愿接受,甚至故意叛逆。

作家樊登也曾因为玩手机的问题和孩子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但他没有强硬地要求孩子不能玩,而是先和孩子讲清楚玩手机的利弊。

“玩手机会让你很高兴,但是玩手机对眼睛不好,而且上瘾之后你会没心思做其他的事,那样你的人生就完了。”

随后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儿子给自己规定每天最多只能玩5局游戏,但实际上,儿子并不是每天必须玩够5局,甚至一整天都可以不玩。

就像樊登所说:“如果只要他一拿手机,我就强迫他还给我,产生这种权力争夺后,他反而会对玩手机上瘾,甚至背着父母也想偷偷玩。”

教育,一定不能让父母变成孩子的敌人,没有人愿意接受敌人的意见,只会愿意接受朋友的意见。

家长越是禁止,

手机对孩子的诱惑越大

弟弟上高中时,他说宿舍有一个男生,他父母管着他不让他玩手机,他也没有手机,但是他总是轮流借室友的手机玩,甚至有时候一玩就是一晚上。

后来还省吃俭用,另外还借了一些钱,自己偷偷买了一部手机,就藏在学校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弟弟说,像他这样的,就是越不让玩越想玩,属于“报复性”玩手机。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禁果效应”,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孩子玩手机也是如此,父母不让孩子玩手机,但是孩子会从其他渠道接触到手机,了解到手机的精彩后就越是渴望手机。

要么想方设法借别人的躲着父母偷偷玩,要么在解禁之后争分夺秒的玩,整个心思都放在玩手机上,完全入了迷。

欲望是无法被堵住的,就像被压扁的弹簧,压力越大反弹的力量就越强。

百密一疏,家长永远不可能完全控制得了孩子的行为,大禹治水靠疏导,家长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与其稀里糊涂不受控制地让孩子被别人带着玩,不如家长引导孩子正确的使用手机,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父母到位

手机才能退位

白岩松曾经很直接地说:“很多家长会把教育孩子的过错,怪罪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其实最需要反省的是家长自己。”

在手机问题上也是如此,说到底,父母才是孩子与手机之间的那堵墙。

◆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当孩子沉迷于手机,爱手机胜过爱学习、爱生命时,当家长的是否检讨过,是谁把手机交到了孩子手里?是谁长年累月给孩子做示范?

教育孩子,身教永远比言传更重要,要想孩子不沉迷手机,首先父母自己要放下手机。

◆趁早立下手机规矩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放任他玩手机,长大了意识到手机的危害就开始严管了,但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服管。

管孩子要趁早,在孩子6岁之前,就要给他立好规矩。

让孩子知道,手机可以玩,但是要遵守规矩,控制玩的内容和时间,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使用手机习惯。

提前立好规矩,比等孩子沉迷后再把孩子拉出来要容易得多。

◆丰富孩子的现实生活

李玫瑾教授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孩子,他玩手机游戏成瘾,爸爸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带着孩子去打乒乓球。

父子之间经常比赛,为了赢爸爸,孩子不断地花时间练习,也越来越享受这种进步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摆脱了手机的控制。

孩子都是贪玩的,当他从现实世界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时,对虚拟世界中的快乐自然也就不那么依赖了。

◆给予充足的爱和陪伴

有数据表示,在稳定的家庭中,孩子沉迷手机的风险就越低。

相反,家庭越动荡,比如父母离婚、单亲家庭、家庭气氛压抑,都会加剧孩子对游戏的上瘾程度。

孩子在现实家庭中得不到爱和陪伴,内心产生缺失,就会去手机里寻找价值感,归属感和满足感。

当父母能够好好和孩子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爱和陪伴给足了,孩子就不会沉迷于垃圾快乐。

写在最后: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也容不得父母偷懒,一刀切的教育方式看似省去了很多麻烦,实际上是把麻烦延迟了。

那些积累的问题总会在未来爆发,到时候只会更棘手。

点个【在看】,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要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同理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狠心。

未来我们才能少一点遗憾,孩子才能多一点可能。

关键词: